CCTV4首播的【世界聽我說】節目講演那一段,穿了一身紅色峇迪服出場,一開口就這麼介紹自己:「我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張吉安。」
參與錄製前,央視製作單位要我從300多個老人採集,選出3個來分享,當時實在難以抉擇。
第一位,早年拎大皮箱下南洋的霹靂州客家人,離世前將山歌歌藝傳承給兒子丘惠中,可惜丘爺爺幾年前因中風無法再唱山歌了,昨晚在節目中播的【五更過番歌】,是多年前為丘爺爺錄下的,他說父親生前常常吟唱,卻沒人給他鼓掌,後來父親去世,每每唱著這首歌的時候,多希望台下掌聲是給父親的。
第二位,是這輩子最銘心刻骨的採集人之一,在文冬玻璃口村採集到廣西北流山歌手金叔叔,當年他說節目播放後,若聽眾喜歡這種曲調,再讓我回來多錄幾首。萬萬沒想到,節目播出那天,竟是他出殯的日子,錄下的山歌首播,成了靈車上圍繞村落的告別曲。
第三位,馬來西亞最後一名老媽姐“柳姐”的悲苦人生,在離世前半年,前往她獨自一人守候著與17個金蘭姊妹的“聯居”,錄下人生終曲。
探尋上世紀祖輩渡海下南洋實情,皆從歷史視角出發,應該沒人會介懷和糾結於歷史定義下的 “祖籍脈絡” 和 “紮根本土”的理念。
有意思是,節目導演微信告訴我,他沒遇過一個節目主持人,獨自一人掏錢掏時掏力,去民間採集故事。於是出場時,導演雖知道我已離開廣播,但是依然標著“馬來西亞國家電台主持人”,他們給我的回應是:「一個曾用心的廣播人,即使離開了,永遠是大家心目中的廣播人」。
感謝央視盛情邀請,站在國外諾大的舞台上,敘述馬來西亞人的本土故事,13年來的辛勞採集,讓離散的老人和鄉音找到平台。